一、起草情况

      (一)背景 

       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支持东莞与香港合作开发建设东莞滨海湾地区,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精神,为港澳青年在滨海湾新区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遇和便利条件,推动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我中心制定了《关于支持港澳人才在滨海湾新区创新创业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二、预期效果和影响

        通过实施《暂行办法》,预期可达到:一是对港澳人才创业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扶持,从创业启动、租金补贴、培育支持、融资担保、活动举办等方面给予资助,降低港澳人才创业成本,推动港澳人才项目“一键入孵”;二是鼓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运营,结合入驻的港澳人才创业企业需要,精准施策,给予建设奖励、运营奖励等,助力落户企业降低开办成本,加快产业集聚和创新集聚等。三是加大对港澳人才吸引力,通过提升个税补贴、生活补贴、就业补贴和实习补贴等扶持力度,吸引港澳青年落地创业就业。

        三、主要思路  

        本《暂行办法》主要从创业支持、培育支持、金融支持、载体支持、个税补贴、工作补贴、生活支持、活动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补助,鼓励港澳人才和港澳企业落户新区发展,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运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四、主要内容  

      (一)支持对象

       明确《暂行办法》扶持对象为港澳人才、港澳高校学生、港澳人才创业企业以及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  

      (二)创业支持 

        鼓励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港澳人才创业企业可申请获得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励:1.注册成立满6个月以上且发生实际经营业务的,通过评审后一次性给予10 万元启动资金资助;2.在国家级和省级、市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前三等次奖励或获得香港青年发展基金、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企业支援计划、澳门青年创业援助计划资助或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人才计划资助的港澳人才创业企业,且其获得奖励或资助的项目在新区落地发展。

        (三)培育支持 

         1.鼓励港澳人才创业企业参加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依法设立的教育培训机构或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审批,依法设立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或由新区管委会主管部门认定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举办创业培训或技能培训,每家企业每年累计获得补贴不超过10万元。

         2.港澳人才创业企业成立3年内累计获得机构(基金)投资人民币2000万元以上,上年度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且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不低于30%,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3.对有重大科技创新或入选国家、省、市人才团队的港澳人才创业企业,经新区管委会审核,根据企业科研水平、经济效益、财政贡献、人才团队等情况,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

       (四)金融支持 

       1.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港澳人才创业企业,每年可享受贴息的贷款额度最高为30万元,在贷款年度内吸纳港澳人才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缴纳社会保险费满3个月的(不含其创业团队中的港澳人才),可按15万元/人的标准增加贴息额度,每年可享受贴息贷款额度最高为300万元,贴息时长不超过2年。

       2.获得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的港澳人才创业企业,按担保费50%给予补贴,单笔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每家企业每年最高不超过30万元。

       3.港澳人才创业企业首次在中国青创板挂牌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其他上市奖励具体参照《东莞滨海湾新区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滨海湾〔2020〕53 号)执行。

      (五)载体支持 

       1.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创业孵化载体或港澳创新创业基地等,一次性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配套奖励。

       2.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取得以下成果之一,每年可享受叠加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一是港澳人才创业企业入驻孵化载体后首次获得创投机构投资,按每家企业实际获得投资到账金额的2%且最高不超过5万元,给予孵化载体奖励。二是入驻孵化载体的港澳人才创业企业3年内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一次性给予孵化载体2万元奖励;3年内被认定为瞪羚企业的,一次性给予孵化载体5 万元奖励。三是入驻孵化载体的港澳人才创业企业首次在中国青创板挂牌的,一次性给予孵化载体1万元奖励;企业首次在全国股转系统创新层或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科技创新专板挂牌的,一次性给予孵化载体3万元奖励;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或香港联交所(仅限于 H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一次性给予孵化载体20万元奖励。

      (六)个税补贴 

       在新区创业就业、年缴税额达2.5万元以上且尚未认定为东莞市境外高端人才或紧缺人才的港澳人才,其在新区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已纳税额超过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15%的部分,由新区管委会给予财政补贴。

       (七)工作补贴

       1.取得香港或澳门执业资格证书的港澳人才毕业3年内,首次与新区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供养事业单位除外)签订2年期限以上劳动合同且在新区实际工作满1年以上的,给予5万元奖励。

       2.港澳高校学生通过“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粤港澳大湾区澳门青年实习计划”等途径在新区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新区按以下标准对其给予补贴:本科生5000元/月/人,硕士研究生8000元/月/人,博士研究生10000元/月/人。实习期满1个月以上的才能领取补贴,领取补贴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

      (八)生活支持 

      1.在新区发展的港澳人才及其父母、配偶与未成年子女在东莞市内无自有住房且未租住保障性住房或人才公寓,经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申请综合补贴,用于租房、交通等方面支出,补贴标准是:本科学历人才补贴3万元,一次性发放。硕士学历人才补贴6万元,分两年等额发放。博士学历人才补贴20万元,分三年按3:3:4比例发放。

       2.在新区稳定创业、就业1年以上的港澳人才子女,享受东莞市户籍学生待遇。

       (九)活动补贴 

       1.在新区面向港澳人才及其企业开展创新创业论坛、专业研讨会、项目路演、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一定社会影响的,按其活动实际支出的50%给予补贴。每家单位每年累计获得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港澳人才创业企业参加新区管委会组织的展会或境内外知名行业展会的,由企业申请,经新区管委会审核通过的,按不高于实际支出的50%给予参展补贴,每家企业每年累计获得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十)附则

        附则有4条。明确企业按从高不重复的原则享受待遇和资金使用绩效等。经一事一议与新区管委会签订协议的,需完成协议约定工作任务后,方能申请本《暂行办法》的人才引进、活动举办等奖励。对引进的特别重大或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可按“一事一议”方式由新区管委会研究给予特别扶持。  


1.jpg

2.jpg